《IT基础架构系统运维实践》——数据中心规划设计 作者: Quesiter 时间: 2025-09-21 分类: 数据中心 《IT基础架构系统运维实践》———2019,机械工业出版社 #### 一、规划设计工作的生命周期贯穿整个项目建设之中 1、准备工作:需要完成设备选型和能耗测试。 2、实地调研:不同数据中心的物理机柜排布有出入,影响网络架构。 3、平台建设:应充分考虑网络和系统工作人员的需求。 ####二、避免打乱计划 1、采购资源预留:明确紧急的内容放到一期工程,不紧急的可以挪到二期工程。并且告知业务部门可能会产生的停机、迁移等业务中断的情况。 2、区域规划:大致可分为生产区、非生产区、基础设施。 3、生产区:线上业务系统,由运维团队管理。 4、非生产区:测试和开发服务,对可用性要求不高,但有较强的自主操作的要求。权限更为开放。 5、以上三个分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下图分区  (1)网络区:核心层网络设备,负责人网络工程师 (2)管理区:提供维护管理功能,包括部署系统、资产系统、DNS、文件共享、配置管理、监控系统、安全监测系统等。负责人运维团队。 (3)数据库区:数据库服务器,可根据类型或等级进一步细分。负责人DBA (4)应用区:前端应用服务器,通常部署于DMZ。负责人应用运维工程师。 (5)大数据区:存储服务器。 (6)预发布区:用于上线测试。 (7)特殊需求区:承接特殊需求,比例隔离环境、非标服务器、借调设备等。一般放置在应用区和数据库区之间,应对需求的变化,从一开始的大量扩容到后续的空间被其他区域逐渐压缩。 (8)开发区:面向研发和测试人员。一般要求逻辑隔离。 (9)沙盘区:用于实验论证,用于探索新技术或故障复现。需要隔离。 ####三、规划设计心得 1、少于三层的数据中心选择低楼层,高于三层的数据中心选择高楼层。 2、尽量将值班办公室安排在与所在楼层相同。 3、冷通道内部可以不安装机柜前门,有助于节省成本,利于制冷,减少操作不便。 4、模块尽量独立,不与其他客户尤其是竞争对手合用。不在混用区域安置核心设备。 5、~~书中建议线缆不采用From-To模式,而是在线缆上以SN-查表的形式。~~博主不赞同。 6、木桶长板原理。在量级不大时,抓大放小,不纠结于单独一组业务的冗余灾备问题,避免无限制的扩大成本。 ####四、成本核算的顾虑 1、机柜有效容量 > 机柜有效容量=(电力容量-常量)/ 设备最大能耗 常量是指的动环设备、网络设备等能耗较低,波动较小的设备的电量。 机柜有效容量还需要受到机柜物理U数的限制。 2、空间利用率 > 空间利用率=设备占位数 / 机柜U位总数 * 100% 理论上,电力容量越高则可容纳设备越多。实际则受到机柜空间、设备规格、设备能耗、网络拓扑的限制。 3、电量利用率 >电量利用率 = (设备数量 * 设备日常能耗 + 常量值 ) / 电力容量 * 100% 在计算时,日程能耗应以单台设备平均能耗为依据,而不是以最大能耗为依据。常态才是真实的。 4、单台损失 > 单台损失 = 机柜费用 * (1-电量利用率) / 机柜有效容量 损失是指的,由于电量利用率不可能大于100%,则未能使用的这部分就是亏损的损失。 标签: none
评论已关闭